民科吧见闻录 正刊
  • 民科吧见闻录正刊
  • 第一章:三江方士
    • Part A:三江方士和他的“中华级数”
    • Part B:三江方士的“懵逼”记录
    • Part C:玩医闹的三江方士
    • Part D:三江方士的光速可变实验
    • Part E:三江方士语录之“科学铸就的大错”
  • 第二章:雷绍武
    • Part A:挑战牛顿力学的雷绍武
    • Part B:挑战电子理论的雷绍武
    • Part C:雷绍武的奇葩言论
    • Part D:咏雷:雷绍武的千层大楼
    • Part E:雷绍武假期刊事件
    • Part F:雷绍武挑战匀加速直线运动
    • Part G:雷绍武的蜡烛=太阳神论
  • 第三章:刘武青
    • Part A:学术派民科:刘武青
    • Part B:刘武青和“诺贝尔哥”的真相辩辩辫
  • 第四章:米用
    • Part A:“双王”米用
  • 第五章:民纷看
    • Part A:重新定义语言的民纷看
  • 第六章:王为民
    • Part A:万物皆可王为民
    • Part B:王为民方程和恒等式
    • Part C:“王为民方程”的正确求解方式
Powered by GitBook
On this page
  • 3.6 真相辩辩辫
  • 3.7 “诺贝尔哥”郭英森的民科之路
  • 3.8 郭英森的理论体系
  • 3.9 郭英森和反民科的互怼
  • 3.10 刘武青的“摆事实讲道理”
  • 3.11 我是以实验为主的人
  • 3.12 五味陈杂
  1. 第三章:刘武青

Part B:刘武青和“诺贝尔哥”的真相辩辩辫

PreviousPart A:学术派民科:刘武青NextPart A:“双王”米用

Last updated 2 years ago

之前有很多同学建议零度君写一个“诺贝尔哥”郭英森。零度君也在别的帖子中说过,其实“诺贝尔哥”不是因为他有多厉害,只是恰好赶上引力波事件,一堆没有基本科学素养的媒体让他蹭到了热度,仅此而已。因此民科吧见闻录不会将郭英森单独成章。

在最近的一次考古发掘中,零度君拿到了2016-04-26期的“真相辩辩辫”视频,本期视频的两个民科主角就是郭英森和刘武青,所以零度君决定将郭英森并入刘武青章节。实际上这两人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具体大家看视频就行了

时隔三年多重新看这期视频(当然,零度君也托人打探了一下幕后的情况),不由得还是让人五味陈杂......好了,来看这一Part

3.6 真相辩辩辫

首先我们需要说明一点,时隔多年再次将这个视频拿出并不是为了驳斥什么“诺贝尔哥”还有刘武青,视频中专家也说了“将时隔多年的视频拿出来并给郭先生按上’诺贝尔哥‘这个头衔恰恰是对郭英森的不尊重”。零度君将这个视频拿出来的目的有三:

  1. 给大家展现一个活灵活现的民科,毕竟民科的辩论视频是相当少的

  2. 老主题,探讨民科的成因

  3. 进一步的探讨一下媒体在涉及科学问题上的态度和责任

刘武青很以上了这期节目为荣的,在多次回复中都会提及此事。

所以我们就直接把这个视频放上来吧。嫌视频太长没流量的同学也不要紧,零度君会对重要片段进行剪辑或者文字表达。

3.7 “诺贝尔哥”郭英森的民科之路

从背景介绍上来看,郭英森之所以出名还会因为那篇“欠郭英森一个道歉”这种无脑新闻。按照郭英森自己的叙述,郭英森成为民科的动力是“看到飞碟了寻思着把他弄明白”(坐标06分54秒),关键部分文字如下:

【郭英森】当时就是看到飞碟奇怪,寻思着把他弄明白。 【主持人】您看到了飞碟?能给我们详细的讲一下那个经过吗? 【郭英森】这个时间我也记不太清了,就是挺晚了,在辽宁抚顺的河边。看到沈阳那面飞过来一个光环。非常明亮的光环。后面就是飞机跟着追。当时那个场面挺震撼,追了半天没追上,飞机就回去了。那光环就自己跑了。 【主持人】这件事情您是唯一一个目击者?还是后来在网上看到了其他和您一样的目击者? 【郭英森】现场我是唯一 【主持人】这个东西是什么您给我们解释一下(此处应该指的是郭英森手上拿的飞碟?) 【郭英森】飞碟...... 【主持人】当时您看到的UFO就是这个造型? 【郭英森】不是,我看到的不是这个造型 【主持人】那这个是您想象出来的? 【郭英森】对 【主持人】后来您因为看到了这个疑似UFO,就对它产生了好奇,进而开始研究它? 【郭英森】对 【主持人】那您就接下来详细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研究的这个UFO吧

好,到此我们先暂停一下。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郭英森的民科之路起步于UFO。考虑到那个年代,UFO确实是当时流行的一个“超科学”问题。实际上如果各位有功夫去旧书店逛逛,在90年代到2000初这段时间确实可以翻出很多超科学问题的旧书。比如尼斯湖水怪、比如UFO、比如外星人绑架等等,这些伪科普书打着科学的旗号把“超科学”的种子种了下去。终于,在几年、十几年后,生根发芽......民科就此产生了。

也许是造化弄人,一些民科的产生可能恰恰是因为“科普”工作推进导致的伪科普......

3.8 郭英森的理论体系

我们接下来看下面的片段(坐标8分钟)

【郭英森】考虑到有些人智商问题,我也就不往下说了。这种东西的运动速度极大极大的超越光速,进而和波有关系。他的名称叫波飞船,反物质波飞船,大伙记住了。多少年之后就能验证。

怎么说呢,郭英森说考虑到有些人智商问题的时候观众都在笑......实际上和主持人的彬彬有礼来看,郭英森的态度实在是不讨人喜欢。

【郭英森】这个引力波的应用到现在来讲,世界范围内没有一个人提出来,我是头一个。这个东西如果说一旦走入实际,那就是第三次科技大革命,知道不。

同样的民科套路,“一旦”、“如果”等等。这种话根本那就不用编排那么多背景故事,“一旦超光速被发现,那么现有的物理大厦就会坍塌”这话没毛病吧,要什么背景故事?为题就是“一旦”......

【主持人】在这个视频当中我还听到了一个我感兴趣的是词,就是你研究的项目中还包括这个人类的长生不老? 【郭英森】对 【主持人】您再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项目 【郭英森】为什么说人类可以长生不老,实际上很简单很简单。在飞碟悬浮的时候,他的物理状况是这样的,一半正质量,一半负质量,正引力等于负引力,这时船体的合外力等于0,船体内的时间不再流动。这个船体的时空叫时空起点,这时候你这个人进入这个时空之内,人体的生物钟也随着停止。所以你的生命不再衰老了,就这么简单......

我勒个去,每次看到这段我都替他的老师们感到悲哀。这中间的因果关系跳跃之大,不仅让零度君反思......就这么个毫无逻辑的理论,居然还真有一堆媒体去转发什么“欠郭英森一个道歉”你小学自然课学啥了?

零度君这里稍微科普一下,没有理工科背景的同学可以看一下。负质量的说法应该是来源于一些科幻读物,合外力为0时时间不在流动就更是胡扯了,以地面为参考系,合外力为0的物体多了去了......况且,就算真的存在一个时间不在流动的区域,当你进去之后......也应该和卡主的幻灯片一样不动了......这水平可以说甚至不如郭德强.......

3.9 郭英森和反民科的互怼

高能时刻,真正的高能时刻。零度君认为文字无法表达此时三方的心情:

郭英森、反民科和专家们的互怼

总结来说一句话,狂怒。这几乎是所有民科在被攻击时的统一反应,他们以为在嗓门上压过对手就能战胜对手......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郭英森当时的情绪非常的激动,零度君甚至建议他去咨询一下心理医生进行一些情绪控制类的疏导课程。

3.10 刘武青的“摆事实讲道理”

刘武青的登场颇为喜感,“我是来摆事实讲道理的”:

【刘武青】我跟郭先生的研究方式是不一样的: 我的研究方式是第一做实验,我有自己的实验室做了大量的实验; 第二个就是与主流科学界进行交流,与科学共同体进行交流,我参加了多次的主流学术会议; 第三个事情就是投稿,主流学术会也曾经介绍过我的实验比如说《中国工程杂志》(零度君考究,这个期刊应该为《中国工程科学》),这是一个相当厉害的杂志...... 【刘武青】我的观点是一项实验,要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低点、不同的人、不同的方式重复.....

看上去是不是还挺像那么回事的,但是零度君可以告诉你,刘武青说的和他做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1. 刘武青号称大量做实验缺连一次误差分析都没有做过,贴吧中仅有的几次误差分析还是零度君帮他做的,结果是并不支持他的实验结论。

  2. 刘武青参加的学术会议几乎全部都是交钱就能去蹭会,甚至有不交钱就能去蹭会的。这种级别的会议称作主流会议......

  3. 刘武青发表的文章并没有一个是核心期刊或者以上,以一页流的会议和增刊为主。这个前一个Part已经讲过。

  4. 刘武青宣称一项实验,要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低点、不同的人、不同的方式重复,但是每次有吧友重复他的实验时他都宣称这是不等效的重复......

所以,刘武青的摆事实讲道理也就仅仅是个口号,不信你看下面这部分。

3.11 我是以实验为主的人

不废话,直接看视频。刘武青的大部分借口基本上全部都在这段视频中出现了。

刘武青和反民科互怼

3.12 五味陈杂

科学真的允许有梦想,甚至可以有异想天开,但我们对那种过分的奇思妙想、胡思乱想、痴心妄想,这个我不尊重。民科之所以是民科,没有知识仅仅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欠缺科学的方法论、没有对科学的敬畏之心。

但是,除了民科本人,其他人难道就没有错吗?

实际上这个节目已经算相对较好了,他允许民科和反民科同时发声。不过参与者事后回忆反民科的很多内容都被减掉了(应该是故意营造一种双方旗鼓相当的氛围),毕竟节目需要节目效果。

还记得几年前吗?当年叫嚣着“欠郭英森一个道歉”的媒体们又有几个还学术圈“一个道歉”呢?当年凡伟事件的时候是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呢?如果媒体们不能为自己的话负责,那么第二个凡伟、第二个郭英森都迟早会出现的,这已经不是科普工作能解决的了。

这就是零度君之前多次提出的观点。民科的产生固然有他们自身的因素,但媒体的不负责任报道大大加速了民科的产生。我们不能只要求民科去敬畏科学,报道科学问题的媒体们难道就不该去敬畏科学了吗?简而言之一句话,对科学的敬畏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

刘武青说她自己有实验室,做了大量的实验,但是其实刘武青在2017年的时候这个所谓的光源旋转效应只有8组数据(每组两个数)。后来在零度君等人的追问下扩展到60组,数据还不是高斯分布的。(暗示可能主管筛选数据)相关连接在这里:

【图片】我替刘武青做数据检验第三季(60+数据“大数据”分析)【民科吧】_百度贴吧
2MB
1209993858169651200.mp4
17MB
1209983461752520704.mp4
4MB
1209986070471053312.mp4
3MB
1209991903883931648.mp4